杜祥琬院士:目前我国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
11月3号, 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以“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为题展开演讲。
谈及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杜祥琬表示现代气候变化是科学的,它是19世纪以来的以人类活动为主因,以变暖和极端天气为特征的这样一种气候变化,它是叠加在自然便利之上的一个气候变化,是由一系列的科学贡献所铸成的。“它的核心是分子物理学,具体来说是二氧化碳这样一类分子的辐射物理特性。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一个原因。”
杜祥琬分享了一张自己拍摄的图片,海拔3860米高的新疆北部天山一号冰川。“冰川的物理量在快速减少,这个趋势下去,再过几十年冰川可能就没有了。”通过冰川图,杜祥琬指出,决策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并提出两个确定性现象,一是气候变化的现实和趋势;二是可再生能源成本显著下降,十年降了10倍。但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却有不确定性,“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呼唤人类有更为确定的应对,我们需要更为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他说,“我们国家提出来碳达峰、碳中和,首先从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来的。”
杜祥琬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有三条路径:
首先是节能提效,它是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供需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安全等的要素,在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节能提效也是减排的主力。
第二是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降低碳强度。 2021年我国数据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OECD国家的2.7倍。“在当前的消费水平下,如果我们单位GDP的能耗下降1%,就意味着减少0.5亿吨的标准煤燃烧,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进步、管理的节能和文化理念。”他说道。
第三是优化能源结构。他强调:“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风、生物质等能源资源比化石能源还要更早、更可持续,而目前我国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这是符合国情的。低碳能源转型是共识,资源可供性、技术可行性、经济性保证了能源转型的基础坚实。
同时,他认为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并行不悖,并且越转型越安全。4年前兰考县电力主要依靠外来的燃煤发电供电,但是经过几年的能源革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发电,使得发电量比超过全县每年用电量。兰考县并不是太阳能、风能资源特别好的地方,但是能源转型在没有减少原来能源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原来没有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所以能源更加安全。
最后他强调“双碳目标”基于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和能源低碳转型两个基础,它的科学基础都是坚实的。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的转型过程,它呼唤深度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这件事情政策性很强,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而又稳妥的进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同时又要防止转型不利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
推荐阅读
【往期推荐·经济学家】
瑞·达利欧|项飙|杨畅|黄秉杰|吴琦|韩复龄|黄剑辉|涂建军|滕泰|周小川 | 周其仁 | 许小年 | 高培勇 | 朱民 | 林毅夫 | 黄奇帆 | 周延礼 | 朱光耀 | 海闻 | 吴晓求 | 丁远 | 高西庆 | 常修泽 | 张军 | 贾康 | 温元凯 | 王忠民 | 宋敏 | 周皓 | 樊纲 | 李扬 | 史蒂夫·霍夫曼 | 赫尔曼·西蒙 | 曹远征 | 盛斌 | 刘克崮 | 刘守英 | 托马斯·皮凯蒂 | 刘小兵 | 董克用 | 汤敏 | 张中祥 | 李实 | 毛基业 | 秦虹 | 白重恩 | 薛澜 | 魏杰 | 毛振华 | 余永定 | 魏后凯 | 霍建国 | 周天勇 | 刘元春 | 甘犁 | 李玲 | 刘世锦 | 周黎安 | 迟福林 | 陈春花 | 李迅雷 | 刘尚希 | 王小鲁 | 斯蒂格利茨 | 黄益平 | 李铁 | 张承惠 | 管清友 | 谢国忠 | 肖金成 | 金刻羽 | 何亚非 | 郑新立 | 刘尚希 | 许善达 | 马晓河 | 潘家华 | 安德鲁·迈克尔·斯宾塞 | 苏剑 | 杨壮 | 钱建农 | 钱军 | 田轩 | 刘俏 | 刘科 | 李灿 | 李海涛 | 陈德铭 | 毛基业 | 卡尼曼 | 陈勇民 | 刘劲 | 林嵩 | 周鸿祎 | 许善达 | 薛澜 | 郑新立 | 高皓 | 余淼杰 | 张健华 | 周春生 | 郑秉文 | 程国强 | 邵宇 | 毛振华 | 何帆 | 连平 | 姚洋 | 董秀成 | 易宪容 | 张晓燕 | 温彬 | 张峥 | 刘守英 | 陆铭 | 况伟大 | 田轩
以智慧者为师 ▌ 与梦想家同行
-转载或合作联系-